1300123804.jpg  

:最重要的工具。

蛋盆*2:大的打皂,小的用來隔水加熱或降溫。

打蛋器:攪拌。

玻璃量杯:溶鹼,聽說薄玻璃或品質不好的容易裂開,我這個沒問題,北美甚至有人用超大量杯打皂。

溫度計*2:一把量油溫,一把量鹼液。

湯匙*2:本來只有一把長湯匙,不夠用,於是偷渡一把家裡吃飯用的,做皂還是長湯匙方便。

量杯*3:量水量鹼量精油分杯調色等。

菜刀:家裡沒用的拿一把來切皂,使用後發現最好用刀身厚度一致還有面積相同的,例如中式菜刀。

波浪刀

不鏽鋼吐司模:耐用好洗,唯一不滿意的是兩端得包覆保鮮膜,接觸面會有不平整的痕跡。

工具本來只有這些,打皂兩個月後,多了以下這些。

1300123795.jpg  

深鍋:其實,第一次做皂手打一個半小時嚇到我了,立刻衝去買了一把做糕點的電動攪拌器。可是蛋盆過淺,噴濺情形有點嚴重,繼續認命用手打,沒想到很快便習慣,即使一個半小時也不以為苦,順便運動手臂。

既然有電動攪拌器,最好充分利用,平常做蛋糕都手打,派不上用場,做肥皂比較實用。原本想去多倫多華人商場尋找類似電鍋內鍋的無耳不鏽鋼鍋,一般烹飪鍋不是太淺就是太大,深鍋通常用來煮義大利麵或熬高湯,容量太大太重,價位也不便宜,沒必要買那種鍋子,清洗也不方便,大量製造銷售的家庭工廠才會用到高湯鍋。正好家人要寄東西來,想起外甥剛出生時專門消毒奶瓶的鍋子似乎頗深而且已經沒用,於是請家人一起寄來。

看到這個鍋子,回憶湧現,外甥出生頭一、二個月,每天晚上站在瓦斯爐前為他消毒奶瓶等用品,直到回加拿大。這是個充滿感情的鍋子,從今以後用它做出注入愛心的肥皂。

小量杯:量精油等少量材料。

篩子*2:篩粉或過濾浸泡油。

小刮刀

護目鏡:家裡的蛙鏡都有顏色,不適合做事,Q桑靈機一動將浮潛用的拔掉呼吸管,於是每次我都很搞笑的戴著超大蛙鏡做肥皂。第一次最乖,全副武裝,護目鏡、口罩、手套、圍裙,後來越來越隨便,甚至溶鹼時也沒任何保護。不過自從目睹冰塊融化破裂而濺出鹼液,量鹼、溶鹼、混合和初攪拌的時候,一定戴護目鏡和口罩,如果記得的話。因此才買護目鏡,不想再戴浮淺蛙鏡了。不過人是健忘的,隨著經驗豐富,現在連手套都不戴了,這是手打情況下,如果用電動,護目鏡和口罩一定要戴,多少會噴出來。

壓克力管模:一直想買水管做圓形皂,可是找不到小段的,又不想買一整條再請人切,從台灣買管模比較乾脆。為了手工皂,台灣研發出各式各樣讓人意想不到的工具,每次逛網站都覺得老外見了肯定嘆為觀止。北美做皂很簡單,就木模鋪紙,而且木模通常自己釘,也沒有為了渲染開發任何工具。台灣人很有生意頭腦,求新求變,滿足各種需求,可是偶爾我會想,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選擇這麼多身外之物嗎?不只是手工皂工具/材料,很多方面都是,有時候真的為台灣的環境感到憂心。平價之下擁有眾多選擇是件很棒的事,這點很多國家遠遠比不上,可是在眼花撩亂琳琅滿目的商品中迷失之際,是不是該停下來想一想初衷和本質?

1300123794.jpg  

攪拌器:大多數人都用攪拌棒,輕巧好拿,適用各種容器,不像糕點攪拌器又大又重。可是我對攪拌棒的印象很不好,因為家裡就有一把,馬力弱、容易故障、開關得壓著才能啟動、轉一陣子要休息一下否則可能燒掉,用來烹飪不盡人意,也不打算用這打皂,直接買攪拌器。不過Cuisinart這台蠻重的(攪拌頭沒裝上),如果不是做純欖皂或馬賽皂,手打也沒辛苦多少,對已經習慣手打的人而言。

1300123796.jpg  

線刀:對猴急的人很必要。

1300123797.jpg  

軟矽膠吐司模:當我端出它時,Q桑:『有專業的模具啦?!』不鏽鋼模也很不錯,可是形狀不如矽膠完美。這個加厚版軟矽膠頗有重量,還有壓克力上蓋可以保溫。我做皂不習慣保溫,只蓋層保鮮膜,這個厚矽膠大概本身保溫好,肥皂冒汗數次。剛收到模具撕開包裝時,矽膠濕濕黏黏、味道又重,幸好洗乾淨放一陣子就好多了。

當手工皂變成興趣,眼前只有深不見底的錢坑,但願我的工具到此為止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j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