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300131979.jpg  

↑我的小小天地,一個月來的成果。木製鞋架買來晾皂,IKEA收納盒儲藏材料和工具。

從第一次接觸手工皂至今將近十年,在台灣曾經好一陣子只用手工皂洗手洗臉洗頭洗澡洗衣,其他時候陸陸續續地用。去年夏天妹妹來加拿大遊玩,我們聊到市售沐浴用品含有化學成分的種種壞處,種下契因,心中開始萌芽。秋高氣爽的某一天,突然決定,家裡所有清潔用品,舉凡洗手乳、沐浴乳、洗髮精、洗碗精、洗衣皂和肥皂註一,一律換成手工皂註二,既然這樣,不如自己動手做!

接下來上網瘋狂研究,等待旅行結束、聖誕假期歸來,訂購材料,一月動工。做皂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寶貝外甥和外甥女,雖然他們使用嬰兒沐浴用品完全沒問題,不過想要給他們最好的,沒想到妹妹搶先一步,也在一月做起肥皂。

做皂初衷有兩點,健康和環保,還給肌膚原本狀態,減少環境污染,手工皂使用後大約一天會被細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。因為初衷,希望自己做的肥皂盡量天然,除了必要的氫氧化鈉,不添加其他化學成分,香味只用精油或植物浸泡油,顏色利用植物粉、礦泥、油品原色或浸泡油變化。

1300131981.jpg  

↑一盒收納油脂,一盒收納植物粉、礦泥和精油等添加物,另一盒是工具。

1300131980.jpg  

↑椰子油、棕櫚油和氫氧化鈉這類大容量(用量大)的材料擺一邊。


1300131955.jpg  

↑植物浸泡油最好放三個月以上,精華和氣味釋放比較多,可是我快忍不住了。

↓第一鍋:家事皂
油脂:椰子油、蜜蠟
添加:茶樹精油

1300131943.jpg  

高中同學建議開鍋先打家事皂,可以將矽膠模具縫隙填滿。照此說法,最好全用椰子油,而且無色無味,不過我用不鏽鋼模具,沒有染色問題。第一鍋打家事皂,因為配方單純,實用性高,不添加顏色既可洗碗也可洗衣。打皂當天即可脫模切皂,很有成就感。

打了一個半小時才入模,中間完全沒停手,站著打、坐著打、右手打、左手打、抱在腿上打。往後大多數鍋也都手打一個半小時甚至以上,除了某些油品,妹妹說我真有能耐,她光是拿著電動攪拌器半小時手便痠了。第一次蓋皂章不得要領,醜醜拙拙,不過再怎麼難看都是自己的心血,看著也可愛。每鍋皂皆詳細記錄過程,不放上來,免得像纏腳布又臭又長。沒想到學生時代不喜歡做實驗的我,現在會這麼愛製皂。

開鍋前,Q桑說:『妳別把這裡炸了。』哈哈,以前在台灣,下班回家聞到精油薰香的味道,他都說:『又在作法了?!』現在更像巫婆,色香味俱全,彷彿熬煮一鍋湯,由稀疏逐漸變濃稠,而且具有魔法,可以讓東西煥然一新。我這個巫婆口味全素,沒有小指頭喔(這是虎姑婆吧.....),嘿嘿嘿嘿。

1300131945.jpg  

聽說家事皂拿來打掃也很好用,例如爐台抹一抹靜置一會再擦乾淨即可,效果好又天然。不過我家爐台一向很乾淨,沒機會實驗,想不出可以清潔哪裡,還是洗碗洗衣吧。

↓第二鍋:洗碗皂
油脂:椰子油、棕櫚油、米糠油、乳油木
添加:茶籽粉、香茅精油

1300131948.jpg

1300131950.jpg  

家裡備有從台灣運來的茶籽粉,我喜歡用它洗碗,可是Q桑習慣洗碗精,鍋碗瓢盆幾乎都是他在洗,因此一大包總是放到過期還有剩,乾脆拿來入皂,反正不再買洗碗精,只能用我做的肥皂洗碗。想說茶籽粉還那麼多,貪心地倒了一堆,跟部分皂液混合攪拌都結塊了,回鍋渲流動不順暢,不過另有一番美感,有的像海浪,有的像翅膀。

1300131946.jpg 

1300140581.jpg  

 
↓第三鍋:魔鏡魔鏡
油脂:椰子油、棕櫚油、橄欖油、米糠油、甜杏仁油、乳油木
添加:荳蔻粉、甜橙精油、薰衣草精油

1300131952.jpg  

原本打算做來洗臉,想到白雪公主,也許可以用童話故事為肥皂命名甚至寫文案。第一次篩粉沒經驗,以為夠薄透了,切皂才發現線條太粗。分線雖然不夠筆直,對於初次做能有這樣的成果,還算滿意。部分皂液拿來灌管模,留了幾個紙管仿效水管模,內層鋪投影片,底部鋪保鮮膜綁橡皮筋,結果強度不夠,皂液全衝出來,試了兩次都一樣,心痛,滴滴都是錢啊,手打又辛苦。

1300131953.jpg

1300131954.jpg  


↓第四鍋:馬賽皂
油脂:椰子油、棕櫚油、橄欖油
添加:竹炭粉、白葡萄柚精油

1300131958.jpg  

採用橄欖油60%的改良配方,放了一個多星期切皂一樣黏刀,讓我很想買個起司切盤,尚未發現加拿大有單純線刀這種東西,起司切盤算是最經濟實惠。加拿大找不到網購,美國亞馬遜寄送加拿大的運費超過商品售價一半以上,不想花這個錢,乾脆從台灣一次買齊寄來,下個月就會收到了,軟皂得用線刀切才平滑。因為不想繼續放,即使黏刀嚴重,硬著頭皮全切了,炭粉抹得肥皂髒兮兮,事後用菜刀一塊一塊修,弄得凹凸不平。

拉花渲染和咖啡拉花有異曲同工之妙,第一次嘗試,選擇最簡單的單色單線。做肥皂其實跟烘焙很像,只不過肥皂需要精準,每樣材料得一一計算秤重,打皂、保溫和晾皂期間都會產生變化,有些不可預期,再者得晾一至三個月才能使用。手工皂放越久越好用,一年的老皂和剛熟成的,洗感大不同。

1300131959.jpg  


第五鍋:下午茶
鮮奶結冰溶鹼
油脂:橄欖油、椰子油、棕櫚油
添加:澳洲粉紅礦泥、甜橙精油

1300131956.jpg  

小愛心拉花沒想這麼擠,因為調太多了,只好一顆又一顆地倒。

1300131957.jpg  

聽說奶皂不必保溫,索性連保鮮膜也不蓋,結果隔天多了一層白粉。安慰自己見識白粉長怎樣也好,而且彷彿灑了一層糖粉,剛好整條皂未切時像蛋糕。

1300131960.jpg  

放上小盤再擺把叉子就很像在吃蛋糕了,可是我不想玷污家裡的餐具,畢竟剛做完鹼度仍高,之後再慢慢添購道具。

1300131962.jpg  

↑剩下的粉紅皂液灌小模。這個模具本來打算做給外甥和外甥女用,豈知迷你得像巧克力(人家本來就是巧克力模),只能當作旅行洗臉皂吧,洗身體太小了。

↓第六鍋:老祖母皂
油脂:橄欖油

1300131982.jpg  

不曉得是否喜歡打皂,第一次訂購材料,基礎油如椰子和棕櫚只買了一或二公升,做家事皂很快就用光了。第二次直接買四公升,無奈這裡效率差,左等右等遲遲未出貨,手又癢得很,於是沒打過72%橄欖油馬賽皂的我,直接從60%跳到100%,沒添加其他油脂幫助Trace或硬度,也沒調色調味,希望它呈現最天然的狀態。100%橄欖油的老祖母皂是出了名的難打,有人打了三天才入模。我從早上開始做,手打一小時蓋上保鮮膜放著,之後每小時打五至十分鐘,歷經十一個半小時,終於可以入模。EV橄欖皂呈現淡淡綠色,優雅細緻,打算養成老皂放到下個冬天用。這鍋皂別具意義,在生之日做給自己的皂,期許像它一樣,溫潤寬容。

下完訂單,半個月後才收到包裹,倉庫包裝作業很慢,預計抵達那天,因為暴風雪交通癱瘓無法送貨延至隔週,台灣的高效率讓人想念。

↓第七鍋:純椰皂+咖啡皂+海鹽皂
油脂:椰子油
添加:咖啡粉、海鹽、澳洲粉紅礦泥

1300131963.jpg

鮮奶盒做出來的肥皂有可愛鮪魚肚。

沒做過全椰油家事皂,想看看白淨肥皂的模樣,可是又不想一成不變,貪心地一鍋分成三種。手邊只有一個不鏽鋼模,自從做皂之後,眼睛看見的全是工具和材料,家裡的食物例如香料、冰酒、楓糖漿、蜂蜜、花茶、茶葉、蔬果、優格,全被我動過腦筋,零食盒、味噌盒、罐頭、鮮奶盒、飲料盒.....,所有可以當模具的容器通通留著以備不時之需,這時候鮮奶盒和利樂包就派上用場了。

1300131964.jpg  

↑白綿羊,改天來做黑綿羊。可惜這時候沒有青草綠葉,否則帶牠去外拍。

1300131965.jpg  

↑家裡煮完咖咖的渣拿來入皂,聽說咖啡粉吸油清潔力強,打算拿來洗碗,有色肥皂不適合洗衣服,恐怕越洗越髒。

1300131966.jpg

1300131967.jpg  

↑曾經風靡台灣皂圈的海鹽皂,100%椰子油+50%海鹽。一般肥皂的椰子油比例在30%甚至20%以下,否則洗淨力太強容易乾澀脫皮,不過海鹽的特性正好彌補椰油的缺點,聽說夏天用很棒,還可以去角質,最好晾三個月以上。除了自用,打算給爸爸和弟弟這類超油肌試驗,看看效果如何,我的小白鼠就是自己和家人,呵呵。

切皂的時候,海鹽會一塊塊崩落,看起來頗有手作感。據說海鹽很會吸水,別人的海鹽皂會不斷生水,而且是一灘灘,為什麼我的完全不生水也不冒汗?冬天吹暖氣太乾燥?或者那罐海鹽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?

↓第八鍋:親親寶貝
油脂:酪梨油、甜杏仁油、荷荷巴油、乳油木、椰子油、棕櫚油
添加:蕁麻葉粉、快樂鼠尾草精油、甜橙精油

1300131970.jpg  

嬰兒也可以用的一款皂。因為打算留幾塊給妹妹的小孩洗澡,捨棄顏色鮮明適合渲染的竹炭粉,選擇蕁麻葉,聽說成皂顏色在植物粉裡算綠了。調色時就覺得沒有想像中翠綠,和皂液原色對比不明顯,不過仍舊依照計畫做湯匙渲。小湯匙一匙匙舀真的很花時間,正好培養耐性。

切皂檢驗成果,第一次湯匙渲做得不錯,如果綠色部分是竹炭粉,肯定美多了!這鍋皂成本很高,含有250ml要價七百多塊台幣的金黃荷荷巴,但願我會喜歡。

1300131969.jpg

1300131976.jpg  

↑剩下皂液拿來灌新入手的模具,厚度太薄。

1300131968.jpg  

↑還做了一頭綿羊,因為太猴急隔天硬要脫模,皂體太軟導致變形,壓回去繼續放,隔一兩天依舊軟綿綿,於是挖出來捏成球加條麻線,蓋上自己刻的章。

↓第九鍋:薑黃洗髮皂
油脂:酪梨油、小麥胚芽油、蓖麻油、荷荷巴油、椰子油、棕櫚油、乳油木、可可脂
添加:薑黃粉

1300131971.jpg  

第一次用蓖麻油,傳說中的小蓖果然厲害!鹼水一倒進去,油就開始變色,不到二十五分鐘便入模,太感動了,蓖是手打製皂者的救星。計畫分成兩鍋,一鍋原色吐司模,另一鍋加薑黃入罐頭。結果薑黃還剩一些,於是倒進吐司模原色上層,用溫度計隨便攪一下。薑黃粉放太多,顏色變成橘紅,以後粉類還是慢慢添加調色比較好,不要預先放進杯子。

入模沒多久,罐頭中心顏色變深逐漸往外擴散,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果凍效應?摸起來溫度很高,接著吐司模也開始變化,幸好全部果凍,不是只有中間,顏色變很深,希望晾皂期間會慢慢白回來。皂體不斷發熱,水氣凝結成一顆顆附著在保鮮膜上,不蓋又擔心產生白粉。果凍效應加速皂化,隔天即可脫模切皂,果然QQ的好好切,皂章也很好蓋。小
蓖做出來的肥皂確實略帶透明感。

罐頭至今尚未脫模,整個黏住,還沒去買開罐器,不想玷污廚房的,做肥皂和下廚用的工具要井水不犯河水才安全衛生。罐頭底部鋪紙側邊鋪投影片此法不可行,兩者要一體成形才保險。

1300131973.jpg  

↑是不是該用刷子幫肥皂去去頭皮屑?

1300131978.jpg  

↓第十鍋:粉紅西瓜
油脂:甜杏仁油、乳油木、橄欖油、椰子油、棕櫚油
添加:澳洲粉紅礦泥、蕁麻葉粉、Poppy Seed、廣藿香精油、快樂鼠尾草精油

1300131974.jpg  

不想花太多時間做垂直分層,利用隔板做橫向分層。可是隔板沒東西固定會移動,繼續倒下去肯定高度不齊,於是立即停手,高度低無法切片,切成長條也不錯。廣藿香加快樂鼠尾草的味道好好聞,沉穩中帶股清新。一直很愛木質香氣的肥皂,柑橘和茶樹那類沒很喜歡。

1300131977.jpg  

↑西瓜皮剩下的皂液拿來灌零食盒,看到生活中這麼多隨手可得的塑膠包裝就覺得很可怕,塑化王國的台灣尤其嚴重,應該好好珍惜資源以及做好環保。

1300131975.jpg  

↑原色皂液拿來實驗尚未嘗試的胭脂籽粉,原來是這種橘。

不斷培養新興趣很棒,去年一月開始運動,今年一月開始打皂,接下來又會多出什麼玩意?因為製皂,開始想要上芳療課程,更了解精油和人體關係,可以淺學也可以拿國際證照成為芳療師,還想研究中藥(<本草綱目>?),期待做皂這條路會帶領我走向何處。

註一:打掃部分,本來就只有清除磁磚縫隙霉菌才用化學清潔劑,其他全用天然產品和特殊用品,都是台灣或日本貨,好用又環保,也許以後再來介紹。

註二:手工皂意指Cold Process Soap(簡稱CP),全程採低溫製作。溫度從攝氏2x到5x皆有(也有例外,像蜜蠟溶解溫度高達60甚至70),最佳溫度說法不一,台灣傾向油鹼混合40度,可是北美專家認為27-38最理想,奶皂例外。保溫是否必要同樣說法不一,各憑經驗即可,我習慣不特意保溫,只在模具上方蓋層防水紙或保鮮膜,完全沒問題。手作是經驗累積,他人經驗只能參考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j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